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北京胸科医院观察 | 张树才:肿瘤科的登高秘诀

北京胸科医院肿瘤科至今不过30年左右,按时长来说,这段历史算不上悠久,但打开肿瘤科从无到有再到“成气候”的画卷,一条发展主脉络清晰浮现。

孕育自中央指定的结核病专科医院,肿瘤科的“登场”注定带有历史印记。而北京胸科医院也从拥有屈指可数的科室到现在配套科室一应俱全,从昔日“单兵作战”到如今“协同上阵”,这一切是如何转变的......

扎根北京胸科医院30余年的肿瘤科主任张树才,作为科室“进化”的亲历者和引领者,近日向健康界讲述北京胸科医院和肿瘤科的“突围之路”。

紧随需求调整结果

众所周知,北京胸科医院的前身是“中央直属结核病医院、中央结核病研究所”,以诊治结核病为主。随着生活、医疗水平的提高,结核病逐渐得到控制,患病人数逐渐减少。但随之出现的是,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,肿瘤发病率和患病人数越来越多,尤其是胸部肿瘤,其中以肺癌居多。

北京胸科医院很快意识到这点,“作为胸部疾病的专科医院,在诊疗过程中,几乎所有的胸部疾病都会涉及到。这个时候,我们胸外科门诊又恰巧碰到很多胸部肿瘤患者。”张树才回忆道,“当时整个大环境下的肿瘤治疗手段都非常少,医生面对这些患者又不可能不管或者不进行治疗,因此,当时外科就收治许多这样的肿瘤患者。”

收治之后发现这些肿瘤患者并不都是早期,有相当一部分是晚期,这就意味着这类患者不适合手术治疗,化疗或许更合适。另外,当时北京胸科医院内科收治的患者中,也有一部分经确诊是肿瘤,而非结核。

一边是患者的治疗需求,一边却没有独立的肿瘤科,北京胸科医院应该怎么办?

“当时一个主任牵头,组织院内几个专家成立一个团队,做了一个小规模的肺癌内科治疗,就是以化疗为主,设置20个床位。就这样,肿瘤科有了雏形。”张树才回忆。

后来随着治疗技术的不断精进,上世纪80年代初,北京胸科医院又购置一台直线加速器,用于肿瘤患者的放疗。当时拥有这种昂贵设备的医院并不多,北京胸科医院作为结核专科医院,这一举动无疑吸引众多关注。也是从那时起,北京胸科医院同时具备肿瘤治疗的三大手段:手术、化疗和放疗。

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,肿瘤发病人数明显快速增长,晚期患者越来越多,肿瘤科仅有的20张床位显然不够,扩充迫在眉睫。这种情况下,肿瘤科将床位增加到60多张。

1995年,北京胸科医院整个内科系统进行调整,结核科独立出去,新成立了以治疗普通呼吸道疾病为主的呼吸科,张树才担任呼吸科主任。基于北京胸科医院的诊疗特色,呼吸科当时仍以治疗结核和肿瘤两种病为主。

“意识到传染和非传染病人同在一个病房可能会引起交叉感染后,我就有意把结核患者放到结核科去,呼吸科尽量收治呼吸疾病和肿瘤尤其是肺癌患者。”担任呼吸科主任期间,张树才将科室定位越来越准。

到1997年10月左右,呼吸科收治的患者全部为肿瘤患者,由于人数较多,呼吸科不得不再次扩充床位数,并与肿瘤科合并, 成立了一个拥有120余张床位, 2个病区的较大规模的肿瘤科, 至此,一个初具规模的肿瘤科正式成立。基于科室规模较大,为便于管理,随后又将该科室划分成肿瘤一科和肿瘤二科,张树才担任肿瘤二科主任。

2000年初,随着患者需求的进一步调整,以诊治老年患者为主的综合科,连同其50多张床位一起归入肿瘤科建制,进一步扩大肿瘤科的规模。时至今日,肿瘤科共拥有190多张床位,以诊治肺癌为主,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,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。

即便如此,张树才仍有担忧:“现在肺癌整体发病率和病人数都在明显上升,患者的总体医疗需求非常大。而我们医院整体来说,尚不能完全满足这种需求,首先住院床位就非常紧张,因此,院方在扩大诊疗工作上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。”

荣誉源自平台

旨在更好地服务晚期肿瘤尤其是晚期肺癌患者,同时让所有医护人员都有很好的参与,肿瘤科下设的三个科室实行独立运行机制,每个科室都有一套自己的管理、行政规范,但医疗服务却是一样的,并且这种划分不会体现在挂号系统中,患者不用有任何顾虑。

尽管各科有一定的独立性,但科室所有的科研工作,包括一些药物的研究、临床研究等,以及人才培养、梯队建设......都是互相沟通、协调管理的,这点和北京胸科医院近年来倡导的肿瘤多学科协作(MDT)有几分相似。

在张树才看来,无论是胸科医院还是肿瘤科,都是一个平台,“任何一个人的成就和地位都离不开这个平台,离不开团队。”

27人喜欢

1人收藏

0人打赏

最新评论

相关阅读

猜你喜欢

相关新闻

2017-12-28

2017-12-26

2017-12-26

2017-12-24

72小时热文